我默默无言以答,回来后仔细考虑他的话,觉得他很像东方朔一类的滑稽机警的人物。难道他果真是个愤世嫉俗的人,借柑子来讽刺世事吗?
方孝孺
方孝孺(1357—1402),字希直,又字希古,宁海(今属浙江)人。明初当过汉中府学教授,建文帝即位后召他当侍讲学士、文学博士,燕王朱棣(即明成祖)起兵,他为建文帝出谋划策,草写诏书反对朱棣。朱棣打进京城(今南京)后,他坚决不肯为朱棣起草登极诏书而被杀。方孝孺沿袭唐宋以来正统的“文以载道”说,所著文章大多是议论政治、历史、道德的作品,文风豪爽而有气势。
深虑论
这是一篇史论。作者论述历朝君主都想吸取前朝败亡的教训,进行改革,结果却都不免于灭亡,这是因为天道为智力所不及,因此在文中提出尽人事以合乎天心的主张。
虑天下者,常图其所难,而忽其所易;备其所可畏,而遗其所不疑。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,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。岂其虑之未周与?盖虑之所能及者,人事之宜然,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,天道也。
考虑国家大事的人,常常谋求解决那些困难的问题,而忽略那些容易解决的问题;防范那些可怕的事情,而遗漏了那些不被怀疑的事情。然而祸患常常萌芽在那些被忽略的问题中,变乱常产生在不被怀疑的事情上。这难道是他们考虑得不够周全吗?这是由于人们能考虑到的,都是人世间本该如此的事情,而超出了人们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的,那就是天道。
当秦之世,而灭诸侯,一天下27,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,变封建而为郡县27。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,天子之位可以世守,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27,而卒亡秦之社稷。汉惩秦之孤立27,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27,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,而七国萌篡弑之谋27。武、宣以后27,稍剖析之而分其势,以为无事矣,而王莽卒移汉祚27。光武之惩哀、平27,魏之惩汉28,晋之惩魏28,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,而其亡也,皆出于所备之外。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,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,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28。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,尽释其兵权28,使力弱而易制,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。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、盖世之才,其于治乱存亡之几28,思之详而备之审矣28。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,终至乱亡者何哉?盖智可以谋人,而不可以谋天。良医之子多死于病,良巫之子多死于鬼。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?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。
一:统一。
封建:周朝分封疆土的制度。郡县: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废除了分封制,把全国分为36郡,郡下设县。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。
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:汉高祖刘邦出身卑微,但最后推翻了秦朝。陇亩之中,即田地之间。
惩:警戒,以过去的失败作为教训。
大建庶孽而为诸侯:刘邦即位后,大封子弟为诸侯王。庶孽,妾媵所生的子女。
七国萌篡弑之谋:汉景帝时,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吴、楚、赵等七个诸侯王起兵叛乱,后被平。弑,古代臣杀君、子杀父称为“弑”。